您目前的位置: 首页 > 佛教常识

修行的目的,就是寻回原本清净的自心自性

来源:七宝教寺 时间:2021-02-04

我们都知道,修行其实就是修心,因此修行最大的快乐,就是这念心能时时放得下、提得起、能真真实实地活在当下。当下这念心能安住,不起心动念,不打妄想,烦恼就会一天天地减少,不再轻易为外境所转。这份心灵上的充实,就是法喜,也就是不随外境因缘生灭的清净与自在。


修行的目的,就是寻回原本清净的自心自性。我们清净的心性,就好像明珠一样,掉在浑浊的水里,不能得见,但是经由修行的过程,水中杂质渐渐沉淀,回复清澈,这被蒙尘的自性珍宝得以显现。


我们还未开始修行的时候,似乎有许许多多的烦恼,家庭、事业、种种人我是非,这念心始终是念念迁流,随着外境而攀缘,没有停息的一刻;六根始终在尘境里无止地追逐,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无法感到满足。时而欢喜、时而忧悲,以为拥有越多越快乐,得到越多越富有,殊不知拥有越多越烦恼,得到越多越失落;以为获得了自己费尽心思所想、想求的事物,即能悠游自在,但每每换得的却是加倍的‘舍不得’、‘放不下’。


踏上了修行之路,才恍然明白,原来安身立命之处,就是自己当下的这一念心。当我们明白到诸法缘起性空,一切妄想烦恼,无非都是自己的心意识所变现。这样的话,我们的心就能日渐放下,不贪着于外境,不随外物而转,就能无所挂碍,时时活在当下──不为过去而懊悔,不为未来而忧虑,全心全意地活在此一刻。


凡事都是自然的,世间上很多事情是无法提前的。脚踏实地的把握好今天,才是最正确的人生态度。人生其实不需要对明天有过多的期待,因为明天毕竟还有许多说不清的未知之数。如果一个人一味的期待明天,那么就会在无意中浪费今天,错失珍贵的机缘,使今天的美好时光在漫不经心中白白渡过。


然而,什么是‘活在当下’?大概的意思就是说,我们要专注于此时此刻的身心活动,不要瞻前顾后,以致结果什么事都没能处理好,一事无成。


慈悲的佛陀又是如何教导弟子活在当下的?在《中阿含经》第九十八《念处经》中说:


‘比丘者,行则知行,住则知住,坐则知坐,卧则知卧,眠则知眠,寤则知寤,眠寤则知眠寤。’‘比丘者,正知出入,善观分别,屈伸俯仰,仪容庠序,善着僧伽梨及诸衣,行、住、坐、卧,眠寤语默皆正知之。’


经文所说的‘皆正知之’,强调了修行者在行、住、坐、卧之间,要对自己的起心动念、举止行为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;心念时时刻刻保持清明不昧,没有丝毫的昏沉。这就是‘活在当下’的修行。‘活在当下’强调了随时随地的清晰、专注,这是修行上的最犀利工具。所以说,随时观照自己的心念,是修行者的最重要的功课。若能在日常生活中放下一切外缘,不起妄想分别,安住于每一刻的当下,调伏心猿意马的妄念;狂心顿歇,歇即菩提;菩提现前,清净自性即时显现。


过去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听闻《金刚经》之‘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’,顿悟本然清净自性;悟道后说偈语曰:‘何期自性本自清净,何期自性本不生灭,何期自性本自具足,何期自性本无动摇,何期自性能生万法。’诸法缘起性空,一切妄想烦恼,无非是自我心意识所变现。若心不着外境,不随外物而转,就能无所挂碍,时时活在当下,不住于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自然轻安、法喜,感受到修行最大的快乐。